当前位置:

小切口破解老难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怎么破?社会力量来帮忙

发布时间:2025-11-03

为持续深化平安宁波建设,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顽固性、典型性难题,2024年以来,宁波市委政法委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大平安”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建设平安浙江领导小组在宁波开展“小切口破解老难题”先行先试的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以安民惠民为根本标准,聚焦平安建设中易多发、常反复、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问题,系统谋划推进4大类52个“小切口”项目,持续夯实平安根基,以实际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即日起,我们正式推出“小切口破解老难题”专栏,持续推送我市一批务实管用、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生动展现我市以“小切口”助力“大平安”的探索与成效。

敬请关注,共同参与!


“我知道了!是他!我就是超级大侦探!”今年暑假,鄞州区检察院、司法局、妇联等八部门共同推出反校园霸凌法治剧本杀活动,大学生青年普法志愿者们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孩子们学习反对校园霸凌相关知识,收获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近年来,鄞州区持续创新未成年人普法形式,让法律知识“活起来”。

9月5日,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桑田校区,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开学典礼——“鹅掌楸•柳荫护苗”工作室揭牌启动,通过结对凉山学生、聘任司法社工、签约巡特警支队等举措,将“社会-学校-司法”紧密相连,织密青少年保护网。鄞州区检察院未成年检察部主任舒雯为全校师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她从学生身边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入手,以案说法,引导学生认知底线、明晰边界。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两大校区2300余名学生现场互动热烈,效果显著。“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绝非司法机关的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助力。也正是如司法社工、心理专家、家庭教育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鄞州区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氛围特别浓厚。”上完课的舒主任感慨道。


“所有孩子的问题与家庭息息相关,应该从源头入手!”

“如何在早期识别孩子的心理危机?”

“如何干预陷入危机的青少年及其家庭?”

在下应街道三实心理健康研究院、三益社工、蓝莓家庭教育研究所、“Madam来了”宣讲团等社会组织的专家通过详实数据和典型案例,系统分析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新特征和犯罪预防工作的新趋势。鄞州区通过强化资源共享、落实及时干预疏导举措、精准开展帮扶指导服务等,从前端宣讲预防,到中端危机干预,再到后端评估跟进,强化资源互补、信息共享、行动协同,构建起“预防—干预—救助—赋能”的全链条服务机制,不断整合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等多方力量,着力打造“问题联治、风险联防、平安联创”的未成年人保护新格局。

▲ 司法社工开展帮教

织密“防护网”,成效看得见。2024年,鄞州区委政法委联合鄞州区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深化鄞州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惩治工作的意见》,筑牢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坚实基础。建立全区5万余名流动未成年人、91名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数据库,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动态式管理、全流程干预。出台法治副站长工作室建设方案,在全区半数以上镇街妇儿驿站配备法治副站长,334个村(社区)推广建立未保点,已累计收集线索34条,协同处置突发事件15起。


酒吧接纳未成年人该谁管?

网约房乱象怎么破?


2024年鄞州区制发了《关于明确未成年人进入酒吧、“类酒吧”相关监管职责分工建议的说明》,为《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成年人保护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奏响“协奏曲”。从个案突破到制度创新,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发力,鄞州探索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的保护格局,为青少年们筑起立体化“防护网”。

▲ 对辖区酒吧、“类酒吧”开展部门联合检查

在东胜街道的娱乐场所,醒目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反映码”成为一道特殊风景。消费者发现违规行为,扫码即可实时举报。该系统运行以来,已收到上百条有效线索,推动查处多家违规场所。“过去觉得未成年人保护是政府的事,现在发现我们每个人都能出力。”担任志愿者的退休教师陈阿姨道出群众心声。

“悦+”平安鄞州共享空间是宁波首家以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为主题的综合性阵地。在“悦+”平安鄞州共享空间内,东郊街道针对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创新采用“15分钟平安微课堂”模式,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执法宣传微课堂活动。课程邀请基层站所的专业执法力量,紧密围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为辖区未成年人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安全知识大餐”。暑假期间,14场活动场场爆满,受到了辖区居民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此外,东郊街道还推出了“情绪研究所”心理健康公益行、“解忧胶囊”等项目,重点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开发了包挂、盲盒、冰箱贴等一系列深受未成年人喜爱的平安文创产品,实现以文化人、以文促安。

▲ 在“悦+”平安鄞州共享空间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沉浸式国防教育体验活动

鄞州区人大还在家门口探索搭建群众助力“守护矩阵”,让群众参与监督,依托职能优势创新工作机制,不同镇街根据辖区特色,在助力活动、助推方式上各有侧重,形成“一站一特色”。目前,全区已建成特色助力站(点)5个,组建“助力员”队伍136人。这些扎根基层的站点、来自群众的监督力量,正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织就一张群众广泛参与的未保监督网。同时,聘请辖区人大代表、居民议事员等组建“助力员”“监督员”队伍,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逐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扩面提质。明楼街道“少年事·少年说”主题辩论赛正在火热进行,学生们沉浸式参与体验,家长和人大代表组成观摩团现场评议。塘溪镇侧重流动人口子女的健康成长监测,开展“堇心崇法”系列活动,充分链接各方资源,助力辖区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

下步,鄞州区将持续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协同发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资源向社区下沉、向家庭延伸,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